提升安全!边坡防护网的设计理念
作者:hengshengsw    来源:本站原创    点击数:   更新时间:2024年11月25日 【字体: 】 
边坡防护网作为一种集工程防护与生态恢复于一体的创新技术,正在逐步成为解决边坡安全问题的有效手段。其设计理念涵盖了多个方面,旨在增强边坡的稳定性,防止岩土体滑落或崩塌,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。本文将从边坡防护网的基本原理、类型与特点、设计原则及实际应用等方面,深入探讨其设计理念。

边坡防护网的基本原理

边坡防护网的基本原理在于利用网的柔韧性和高强度特性,将潜在的滑坡体或松散岩土层与稳定地层紧密连接,形成一个整体受力体系。当边坡受到外力作用(如雨水冲刷、地震等)时,防护网能够有效分散和传递应力,减少局部压力集中,从而保护边坡的整体稳定。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有效防止边坡的破坏,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原始地形地貌的影响,实现工程防护与生态恢复的双重目标。

边坡防护网的类型与特点

边坡防护网根据其结构形式和安装方式的不同,可大致分为主动防护网和被动防护网两大类。

主动防护网

主动防护网通常采用高强度钢丝绳网或环形网,通过锚杆和支撑绳将其固定于边坡表面。这种系统不仅能够有效拦截落石,还能对边坡浅层岩土进行加固,防止风化剥落和局部小型崩塌。主动防护网具有安装简便、适应性强、对原始地形地貌影响小等优点,特别适用于高陡岩质边坡和易风化破碎的岩石边坡。

在实际应用中,主动防护网的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首先,对坡面防护区域的浮土及浮石进行清除;然后,从防护区域下沿中部开始向上和两侧放线测量确定锚杆孔位,并在每一孔位处凿一深度不小于锚杆外露环套长度的凹坑;接着,按设计深度钻凿锚杆孔并清除孔内粉尘,注浆并插入锚杆;最后,安装纵横向支撑绳,铺挂格栅网和钢绳网,并进行预张拉和缝合。

被动防护网

被动防护网则主要由拦截网、缓冲层、支撑柱和拉锚系统组成,通常设置于潜在滑坡体下方或易受落石威胁的区域。当滑坡体或落石冲击防护网时,通过缓冲层的变形和能量吸收,将冲击力分散并传递给支撑结构,从而保护下方的道路、建筑和人员安全。被动防护网具有拦截能力强、安装灵活、维护方便等特点,广泛应用于公路、铁路沿线及重要设施周边。

被动防护网的设计同样需要考虑多个因素,包括拦截网的材质和强度、缓冲层的厚度和变形能力、支撑柱的稳定性和拉锚系统的可靠性等。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装,被动防护网能够在边坡发生滑坡或落石时,有效地保护下方的安全。

边坡防护网的设计原则

在设计边坡防护网时,需要遵循以下原则,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:

1. 针对性原则:根据边坡的岩土性质、高度、坡度及潜在破坏模式等因素,选择合适的防护网类型和参数。对于容易风化的或易受雨水冲刷的岩石和土质边坡,以及严重破碎的岩石边坡,均应设置防护网。
2. 整体性原则:防护网应与边坡形成一个整体受力体系,通过锚杆、支撑绳等固定件将网片紧密地连接在边坡上。同时,护面要紧贴边坡,基础要牢固并与护面本体很好衔接,以防止雨水从接缝处渗入。
3. 适应性原则:防护网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,能够适应边坡的变形和位移。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边坡的变形模式和位移量,确保防护网在边坡发生变形时仍能发挥作用。
4. 经济性原则:在满足防护要求的前提下,应尽可能降低防护网的造价和安装成本。通过优化设计方案、选用经济合理的材料和施工工艺等措施,实现防护网的经济性。
5. 生态性原则:在防护网的设计中,应充分考虑生态恢复的需求。通过采用边坡防护网结合生态修复技术,可以在稳定边坡的基础上,促进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,实现工程防护与生态恢复的双重目标。

边坡防护网的实际应用

边坡防护网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。例如,在陕西境青兰高速公路合同段,由于地形为黄土高原,主线挖方最大高度达到45米,边坡为1:0.5,开挖后岩面为泥灰岩,易分化、易剥落。根据崩岩相对路面高度、坡角、坡面粗糙度等因素,采用主动防护网进行加固。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装,主动防护网成功地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,防止了崩岩落石对行驶车辆的潜在危害。

此外,在矿山开采过程中,往往会对山体造成严重破坏,形成大量裸露的废弃边坡。这些边坡不仅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,还影响了周边生态环境。通过采用边坡防护网结合生态修复技术,可以在稳定边坡的基础上,促进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,实现废弃边坡的生态恢复和再利用。

综上所述,边坡防护网的设计理念涵盖了多个方面,包括基本原理、类型与特点、设计原则及实际应用等。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装,边坡防护网能够有效地增强边坡的稳定性,防止岩土体滑落或崩塌,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。同时,结合生态修复技术,还可以实现工程防护与生态恢复的双重目标,为边坡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。
Tags:关键词